發布時間:2025-08-02 02:46:26 來源:三回九轉網 作者:時尚
近日,日本松下公司表示,在與小米和OPPO進行多年雙邊談判未達成解決方案后,決定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目前,松下已經在多個司法管轄區就蜂窩通信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起訴小米和OPPO,并將在德國、英國、歐洲統一專利法院和中國同時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的6月,小米集團大家電集團空調不還和松下空調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號稱“強強聯合”,表示雙方將在空調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等環節建立資源共享,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戰略合作關系”,還表示雙方將在未來將合作范圍擴大至更多的家電產品線,讓人不禁感嘆“此一時彼一時”。
為什么中國的手機廠商紛紛想要向外發展?
目前,中國廠商在國內市場已經幾乎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除了蘋果以外,其他國外品牌很難與中國廠商抗衡,根據Canalys的相關統計,目前中國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了80%以上。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國內市場的飽和與增速放緩,這種情況下很多中國手機廠商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
在這條“出海”道路上,中國品牌經過多年的深耕,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在Omdia最近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數據中,排名前十的品牌中除了蘋果、三星和摩托羅拉以外全是中國品牌,小米、OPPO、vivo、傳音、榮耀、Realme、華為榜上有名,其中排名前四的OPPO還是榜單上唯一市場份額同比和環比均上漲的手機廠商,表現非常突出。
全球手機廠商2023年一季度統計
盡管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和困難,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專利問題。此前諾基亞通過不斷訴訟等手段不斷施壓,迫使中國廠商接受巨額專利費用,導致vivo幾乎完全失去德國市場。不僅vivo,其他中國手機諸如OPPO、Realme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制裁,眼看要展開的宏圖卻因為非技術原因就此暫停不得不令人惋惜。
眾所周知,雖然通信行業標準化程度非常高,但對于專利收費,行業內卻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業內普遍提及的是FRAND原則,即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但這一原則在應用方面卻存在著不同國家缺乏統一的法律依據和司法解釋、缺乏充分的市場競爭和監管,各家對于收費有著自己的定義。
例如愛立信針對每部手機區分高端、低端,按不同模式收取固定的專利費用;高通以單模、多模定義不同收費標準。這就會導致很多專利持有者或實施者能夠利用專利實施不合理的許可行為,甚至是形成“專利勒索”,而且這并不是個例,而是普遍隱藏在中國廠商高速發展背后的一顆“定時炸彈”。
如果說米OV們在專利上的困局是中國手機廠商出海遇阻的一個縮影,那么華為無疑是給出了一條破局之路。早在2016年,諾基亞就曾起訴過華為,對此華為表示其與諾基亞之間曾存在交叉許可協議,華為希望在更新協議中與此前的條款保持一致,也就是采用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方法,用自己手里的專利來反制諾基亞。
當然這也需要建立在極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中提供的數據,全球有效專利族排名前十名的企業中,今年有5家中國企業入圍,但即使強如華為也仍然需要費盡周折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難看出這條道路仍然是任重道遠。
無論如何,中國手機廠商出海之旅是一場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冒險,需要不斷創新和變革,以適應變化中的市場,尋求多元化和差異化發展,深入了解本地市場和消費者,加強專利保護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相關文章